林立的钢筋、开阔的土地、轰鸣的机械……在东营市河口区“鸣翠人家”百合全产业链项目现场,700亩盐碱地已完成改良深挖、铺膜和回填等工程,核心区的第一、二栋智能温室已完成框架安装和墙裙砌筑。“目前,我们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,加快项目推进,确保项目顺利开园。”项目负责人江耀告诉记者。
河口区地处黄河下游退海之地,全区农用地175.58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64.87万亩,耕地中的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占比达到88.79%,长期以来,盐碱化的土地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。怎样“变废为宝”、让盐碱地变良田?河口区用种子和土地“双适应”的模式给出了答案——“我们在盐碱地治理和盐碱地种业上同时搞创新,争取让土地适应种子、种子适应土地,争取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率先突破。”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局长、党组书记,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宝存说。
思路一变天地宽——广袤的盐碱地,既是发展的制约因素,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。在这片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试验场上,河口区迈出了勇毅的步伐。
科技赋能盐碱地治理让土地适应种子
一直以来,河口区普遍采用淡水泡田压碱等传统模式治理改良盐碱地,工程量大、耗水量高,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。为此,河口区与中科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,集成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技术,探索以灌排分开、暗管排盐为基础,以提高土壤有机质、孔隙率和微生物群落为根本,以选育耐盐植物为目标的盐碱地治理改良新模式。
河口区位于黄河灌区末端,西部乡镇普遍缺水是十分普遍的现实问题。该模式探索水库蓄水—管道供水—沟渠排水的“灌排分开—暗管排盐”模式,不仅减少输水途中水蒸发和渗漏,且能够显著提高外排水含盐量——经初步测算,外排水含盐量由传统模式的15‰提高到30‰,进一步提升了盐碱地治理成效。
此外,考虑到盐碱地普遍存在盐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、土壤结构差等问题,为了土壤“增肥”、提高脱盐率,河口区探索实施以沼渣、牛粪、耐盐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主的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技术,充分利用河口区每年100万吨畜禽粪污,集成土壤盐碱高分子脱除剂,探索建立以沼渣、牛粪、耐盐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主的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技术,可使盐碱土壤有机质增加、孔隙度增大、容重变小,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,提高中重度盐碱地脱盐效率。目前,河口区正在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及研究平台项目,在河口街道、六合街道、新户镇建立一个育繁推中心、三个推广基地,建设2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,并以点带面,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通过2年努力,打造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示范样板。同时,建立研发实验平台,与3-5所高校、科研院所达成长期合作关系,储备50名以上专家、教授,引进10家农业研发、推广的重点龙头企业。
着眼优质产业带动让种子适应土地
为了发挥优质产业、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,河口区持续加大“双招双引”力度,山东合悦“鸣翠人家”百合全产业链、山东圣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带动能力强的耐盐碱种业创新项目相继落户河口。
文章开头的一幕就出自“鸣翠人家”百合全产业链项目现场。山东合悦公司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百合良种繁育基地,在业内拥有一流口碑。该项目总投资6.7亿元,分三期建设,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培育耐盐碱百合种苗20亿株,发展盐碱地大田百合10万亩,年产鲜百合10万吨。未来,将力争利用2-3年时间,培育耐盐碱百合新品种2-3个,达到在含盐量4‰到5‰的土地上亩产800公斤鲜百合。
除了在食药用作物上有所突破,粮食作物的育种也在同步推进。今年2月,河口区与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加快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研发、选育、推广。该项目共同投资3000万元,建设黄淮海滨海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院、盐碱地综合育种实验室和种质资源库、种子智能加工厂、耐盐碱大豆“育繁推”基地,搭建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。年内完成建设3000亩核心基地、种子智能加工厂区等,收储耐盐碱豆种300万斤。到2025年繁育耐盐碱优质大豆新品种3个,发展耐盐碱豆种基地2万亩,年加工培育优质耐盐碱豆种1000万斤。今年9月份,河口区计划举办全国第五届大豆种业高峰论坛,进一步打响耐盐碱大豆种业知名度,将河口区耐盐碱大豆种业推向全国。
为了加大该模式的推广力度,河口区将通过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种植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。“我们将通过现场勘察做好土地分类工作,通过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吸引农户参与,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引导农民参与‘三变’改革,从而汇集土地、劳动力和相应资产,大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工作。力争利用2-3年时间,开发利用低效盐碱地15万亩,发展大田百合种植10万亩、推广耐盐碱大豆种植10万亩,带动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,通过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双增收,努力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示范区。”河口区副区长綦建成说。(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曹楚卿 报道)
关键词:盐碱地 盐碱地改良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种植 盐碱地修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