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边盐碱地如何“蝶变”为幸福宜居地?丨“风起黄河”调研行

秋日的太极岛湿地,绿意盎然。河面碧波荡漾,与摇曳的芦苇相互映衬,不时还有几只飞鸟从水面掠过,与岸边嬉戏的游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。“再过一个月,大批鸟类将成群结队地飞来太极岛过冬,如今这里已经是它们栖息生活的天堂了。”永靖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极岛景区工作人员刘永莉自豪地说。在她心里,她既为这些鸟类在此过冬感到高兴,又为这些年太极岛湿地“蝶变”的成果感到欣慰。

滔滔黄河,一路东流,气势磅礴地穿过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的刘家峡大坝后,奇迹般地拐了个大弯,与周围的岛屿相互衬托,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,“太极湖”的名字由此而来。作为黄河三峡景区的核心区域,太极湖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人工湿地,守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。

“起初,这里曾是一片滩涂地,盐碱地,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。”刘永莉说。近年来,永靖县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,深入实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最终形成了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的生态环境。

“为了推动黄河流域太极镇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我们加大黄河排污口及河道治理力度,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,开展黄河两岸绿化美化。”永靖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孔龙生介绍,不仅如此,永靖县还配合相关单位,对黄河两岸违法违规建筑进行清理,在保证行洪安全的情况下,提升了两岸生态环境质量,并大力实施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,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。

湿地与水资源二者相互依存、密不可分。据了解,永靖县夯实河湖长职责,持续推动河湖清“四乱”工作常态化,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、清库保城等工程,通过河道护岸、生态隔离带建设,沿岸沟道治理等措施,创造了良好的滨水环境。

随着治理设施打出“组合拳”,这片湿地如今已经成为鸟类生活的乐园。刘永莉告诉记者,目前这里栖息着灰鹤、红嘴鸥、绿头鸭、黄鸭等三十多种国家一、二级保护鸟类。

太极岛湿地的“蝶变”,不仅让这里变为鸟类宜居地,更让周边的生活的居民们尝到了“甜头”。岛内开通环湖路,建设了码头、亭阁、枣园新村等基础设施,形成了“三季有花、四季有景”特色景观和鱼塘垂钓、生态观光、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产业链条。

“以前没有治理的时候,河里泥沙多,岸边树木少。现在水又清又绿,环境越来越美,我们的生活也过得更美了。”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七社(枣园新村)村民孔维江从小在这里长大,既是太极岛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,更是受益者。“现在开起了垂钓园和农家乐,收入比外出打工时能翻上一倍。”

在刘永莉眼里,太极代表着阴阳平衡,人与自然在太极岛上和谐共生,同享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,同样是一种平衡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太极岛湿地的保护与管理,不断完善湿地生态系统,让这片湿地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,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,游客休闲的胜地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。”刘永莉说。

来源:中国环境APP 

作者:中环报记者李翔宇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京ICP备05086114号-2